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政策资讯 > 经济奖励政策 > 正文

温州市新一轮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16-2018年)

五洲商务网 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71号),扎实开展新一轮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公布第一批示范城市复核结果的通知》(国知发管字〔2015〕222号)及《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城区)评定和管理办法》(国知发管字〔2014〕3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知识产权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知识产权与城市创新发展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为主题,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知识产权强县、强企建设为抓手,采取“工程式建设、体系化推进、项目式管理、责任制落实”的方式,深入开展新一轮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18年,重点在2015年的基础上,力争实现知识产权“三突破、二提高”。

1.知识产权产出实现新突破。到2018年,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翻番,分别突破1.2万件、3500件、100件、11件,三项专利年申请量、授权量分别突破4.5万件、3.5万件。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数累计突破28万件,行政认定驰名商标累计达到70件。版权自愿登记数量、地理标志产品数量、植物新品种数量明显递增。

2.知识产权运用实现新突破。新增中国专利奖、浙江省专利奖6项以上。累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到10亿元以上。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超过350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贯标认证企业超过80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和示范企业超过40家,形成若干竞争优势突出的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形成市场主导的知识产权创新生态链,知识产权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升。

3.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实现新突破。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人才、企业、服务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人才等各级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全面发展。专利代理人突破150名,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人才达到2000名以上,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骨干人才达到4000名以上。

4.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明显提高。逐步建成覆盖创造获权、用权维权等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个人诚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执法维权和司法审判的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城市知识产权执法水平和能力广泛认可,创新权益充分保护,创新活力全面激发,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5.知识产权服务效能明显提高。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在专利检索、咨询、信息共享、展示交易等公共服务上得到加强;知识产权代理、信息咨询、检索分析、评估、运营等中介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



二、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

(一)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提升工程,适应创新需求。

1.推进县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全覆盖。以试点促普及,以示范促深化发展,引导鹿城区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工作,乐清市、瑞安市在国家强县工程试点县基础上,争创国家强县工程示范县,高新区(龙湾区)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基础上,争创国家示范园区,平阳县、瓯海区在省知识产权示范县基础上,争创国家强县工程试点县,苍南县、永嘉县在省知识产权试点县基础上,争创省示范县,浙南产业集聚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争创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洞头区、泰顺县、文成县要争创省知识产权试点县。通过县域试点示范创建,加强县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队伍建设,引导县(市、区)将知识产权工作全面融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逐步建立以专利导航支撑行政决策的创新决策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优质高效地服务创新主体。

2.建立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创业服务机制。建立健全涵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人才全链条的专项扶持政策,激励和保障知识产权创新创业。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园区、进高校院所“三进”专项服务活动,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便捷、专业的专利事务和政策咨询服务,提升创客创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在众创空间、特色小镇、重点园区开展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试点,推广使用知识产权服务券,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点对点对接,打造专利创业孵化链。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事业单位职务发明专利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的有关规定,鼓励企业购买高校院所专利技术,促进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鼓励高校院所和社会服务机构联合探索建立商业化的专利技术转移运营机构,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服务。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协同创新,并加强知识产权权属、收益等事项管理,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鼓励高校院所等事业单位通过无偿许可专利的方式,支持教职工和大学生创新创业。

3.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政策体系。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依托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完善各类知识产权管理在线服务,实现市、县两级专利信息服务网点全覆盖。推动产业、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人才、金融等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融合支撑,推动建立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内容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机制。推动建立重大科技经济文化人才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避免盲目引进、重复研发和知识产权侵权。推动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机制, 提高创新效率,降低产业发展风险,同时,针对人才引进、国际参展、产品和技术进出口等活动开展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提高企业应对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能力。

(二)实施知识产权大保护工程,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1.完善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体系。落实《浙江省专利条例》有关规定,向县(市、区)下放专利行政执法权,推动专利行政执法重心下移、端口前移,推动县(市、区)建立专利行政执法队伍,独立开展专利行政执法办案工作。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和电商领域执法维权等专项行动,以各类商贸企业聚集区、商业街区、制造业集中地、专业市场、重大展会及本地区的电子商务平台为重点检查和整治对象,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调处和知识产权假冒行为查处工作,不断优化市场竞争秩序。加强中国(温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及高新区、瑞安市省级维权援助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中国温州(服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并推进其他有条件县(市、区)加快建立省级维权援助中心平台,完善全市维权援助网络。开展行业、企业重大、涉外案件和疑难复杂案例分析研讨,建立支持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动行业协会制定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公约,发挥行业组织在引导行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中的积极作用。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知识产权协作执法、联合执法和信息共享,探索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机制。促进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依法将假冒、故意侵权、反复侵权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纳入诚信体系,推动建立知识产权领域失信主体联合惩戒机制。

2.拓宽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渠道。设立温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温州市知识产权协会、各大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知识产权纠纷的特点,鼓励引导创新主体通过调解、仲裁等渠道,低成本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引导电商等新领域、新业态完善网上知识产权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的投诉处理机制,发现假冒、侵权行为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仲调对接”工作机制,依托知识产权快维中心和知识产权服务园,引入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打造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仲裁确认相结合的“第三方”纠纷调解平台,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机制,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率,最大限度地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3.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全面推行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提升创新主体专利挖掘和布局能力。推动设立市法院驻快维中心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争取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驻温专利复审巡回审理庭,为企业和权利人维权提供便利化服务。推动服饰、教玩具等特色优势产业和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依托业内若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协同高校院所、金融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建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利用联盟化手段整合全产业链知识产权资源,凝聚全产业链创新力量,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降低产业创新成本,提升产业创新效率,增强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三)实施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工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1.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体系。鼓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完善知识产权评估、质押、流转体系和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措施,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普遍化、规模化和常态化。加快培育并规范专利保险市场,支持保险公司深入开展专利保险业务,引导保险公司在完善专利执行险的基础上,增加专利保险品种,完善专利保险服务体系。扶持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企业,持续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与产品,鼓励私募基金、创投基金等社会资金投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项目,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信贷为支撑、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

2.完善专利导航产业创新发展工作体系。开展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工作,在产业发展规划中,引入专利导航工作机制,提升产业规划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培育和引进若干资源丰富、专业能力强的专利产业分析机构,开展专利密集型产业调查分析,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有效路径,推动传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为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专利密集型产业。实施专利战略推进项目计划,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和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设计和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开展深入分析和研判,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方向与市场动向,引导企业把专利战略运用嵌入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发展之中,增强知识产权竞争优势,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

3.构建知识产权运营生态体系。依托知识产权服务园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交易服务中心,全面对接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链接国际一流知识产权创新主体、服务机构和产业资本。支持培育若干产业特色突出、运营模式领先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以专利池、专利组合为主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独立运行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促进产业创新与市场需求有机对接。利用温州市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加速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实施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工程,增强发展后劲。

1.建立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提升体系。开展核心专利、精品版权、驰(著)名商标、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优质知识产权拥有量。调整和完善专利资助政策,重点资助发明专利、PCT国际专利申请,着力提升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开展规上企业发明专利“清零”和“倍增”专项行动,组织知识产权专家深入创新集聚区企业,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促进专利增量提质。开展职工群众性发明与创新工作、青少年创新大赛等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发明创造活动并申请发明专利的积极性。设立温州市专利奖,强化高价值专利培育,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基础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水平。

2.完善知识产权强企建设体系。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强的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不断壮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和版权重点保护企业队伍规模。引导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进一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引导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聚焦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专利布局,开展知识产权订单式研发、投放式创新,创造一批技术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专利,构建高价值专利池和专利组合。支持企业加强知识产权运营,通过购买、兼并、特许经营、许可、联盟等方式,积极谋求市场主动权、资本主导权和技术制高点,加快开放发展推动市场链高端化。

3.建立产业集聚高端发展体系。加强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强化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设计和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特色,培育产业特色优势,打造战略引领产业。加强专利与标准的融合,引导拥有核心专利的企业参与行业、国家、国际标准化活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现重点产业优势、反映国际先进水平、引领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推动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推广绿色低碳专利技术,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构建专业化、高水平、综合性的知识产权服务支撑体系,培育壮大知识产权代理、信息咨询、检索分析、评估、运营、法律服务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鼓励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国际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支持企业申请国外专利,支持企业通过购买专利或者获得专利许可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外专利技术。鼓励服务机构向重点产业园区聚集,入园进企开展专利挖掘布局、运营、投融资等高端服务,助力产业高端发展。

(五)实施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建设工程,扩大开放合作。

1.健全知识产权人才支撑体系。强化温州知识产权学院、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温州)基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加快构建以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和高素质实务人才为主体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统筹推进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人才、企业、服务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人才等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全面发展。加强领导干部、企业家和各类创新人才的知识产权培训力度,加大知识产权总监、专利运营、专利挖掘布局、专利分析、专利代理等急需人才培养。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跨国公司等的交流和联合培训,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在科技人员职称评审和人才选拔中,同等条件下,对获得中国专利奖、浙江省专利奖、温州市专利奖,或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的主要发明人,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

2.构建知识产权文化环境体系。创新城市知识产权文化载体,在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服务园、知识产权托管试点园区等打造知识产权文化长廊,定期举办知识产权大讲堂等公益讲座,积极推行知识产权创业模块培训、创业案例教学和创业实务训练。在电视台、主流报纸等媒体上开办知识产权栏目,宣传知识产权案例和先进人物。利用重大活动宣传日、活动周开展内容丰富的知识产权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城市居民知识产权认知度。积极开展中小学校、高校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增强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和创新意识,鼓励高校开设创新创业知识产权实务技能课程,开展系统化、规范化知识产权教育。

3.提升知识产权对外合作水平。依托知识产权学院(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以互访、论坛等形式打造国际化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知识产权机构以及国内先进地区知识产权的交流合作,深入了解掌握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和先进经验。积极推进优势产业主动融入国际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体系,促进全球创新资源与温州创新发展有效对接,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海外布局、技术转移、人员交流培训等方面的成效,破解企业“走出去”遭遇的知识产权困境,促进优势产业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拓展国际市场。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领导和协调机制。温州市创新驱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本方案的组织实施,县级政府要发挥区域知识产权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对区域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全市上下协调有序、联动有力、齐抓共管的知识产权良好工作格局。市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强化协同协作意识,密切配合,将新一轮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相关目标任务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期完成。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资金投入,要建立与经济发展和知识产权增长量相适应的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切实改善知识产权工作条件、执法条件等,大力促进本行政区域内的知识产权工作。

(三)强化绩效考评。完善知识产权指标体系建设,各级考绩办要将专利授权量增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量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加大科技投入和提升对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的重视程度。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督导,定期通报各地知识产权工作任务和指标完成情况,及时指导、协调解决各地知识产权工作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