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品牌建设 > 企业品牌策划 > 正文

商品条形码的简介及其行业应用

五洲商务网 0


商品条形码,作为一种高科技的产物,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管理的各个领域。它是将表示各种信息的文字内容,转换成由一组黑白(或彩色)相间的平行线条,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组合而成,并可供光电扫描器识读的特殊图形代码。为便于识别条形码之间的区别,在平行线条的下端,又印制了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共同构成了我们在很多商品上看到的条形码。

商品条形码作为计算机输入数据的一种特殊符号,它包含了商品的生产国别、制造厂商、产地、名称、特性、价格、数量、生产日期等一系列商品信息。只要借助于光电扫描识读器,即可迅速将条形码所包含的所有信息,准确无误地输入电子计算机,再由计算机进行存储、分类、排序、统计、打印,并最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商品条形码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售货、仓储、订货的自动化管理,而且通过这一系统,可将销售信息直接提供给生产厂家,使以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的反馈信息的时间差、地区差,几乎缩小到零的程度。因此,条形码是一种可以快速、准确进行商品信息传递的不可或缺的现代化手段。

 
一、条形码体系的建立
条形码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它是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应运而生的。1949年美国人首先发明了条形码,并申请了专利。1969年美国电子收款机问世后,大大加速了条形码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1973年美国成立了统一代码委员会,并从若干种条形码的方案中,筛选出由IBM公司所提供的条形码,作为北美地区的通用产品代码,简称UPC条形码,一般用作食品、杂货类商品和超级市场中绝大多数商品的代码。1977年,欧洲12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丹麦、挪威、比利时、芬兰、意大利、奥地利、瑞士、荷兰、瑞典)的制造商与经销商,历经了4年的不断探索与协商,终于在2月3日正式成立了欧洲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协会,负责研究在欧洲建立统一的商品编码体系。并在吸取了UPC条形码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与UPC条形码兼容的欧洲物品编码,简称EAN条形码。1981年曾将欧洲物品编码协会EAN,更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IAN,但由于习惯上的原因,仍称其为EAN。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成立,不但为建立全球性统一的物品标识体系,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同时也促进了条形码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我国对条形码技术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一直处于跟踪、了解国外技术资料的阶段,条形码应用系统的真正建立,是在80年代末。198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物品编码协会,为我国全面开展条形码的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条形码的应用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对信息的采集与反馈,也表现出高度关注,尤其对那些关系到工业生产和商业流通的信息,更是如此。然而条形码的应用,使长期困扰各行业的信息闭塞问题,得到解决。人们可从中获取诸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同时,对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商品条形码作为一种防伪的技术性武器,也发挥出重要作用。商品条形码作为一种条形码技术,在对商品的真假进行鉴别时,表现出简单、方便的特征。原因是由于所有真品的条形码胶片,均是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制作后,提供给企业,印制质量非常精细。而对那些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厂家来说,根本不可能有标准的条形码胶片,只能通过模仿来伪造。但由于印制精度远达不到要求,因此即刻就会被电子识读器识破。
通过条形码,利用电子识读器,对商品真伪进行识别的最大好处,是勿需要求检查人员必须是商品质量监督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而扭转了因质量监督队伍中相关技术人员缺乏,而面对众多商品无法检验的尴尬局面。随着商品条形码在全国的普及,加上电子识读器这一简便、易行的真假商品鉴别武器,假冒伪劣商品将难以鱼目混珠。
另外,我国加入WTO在即,我们的产品,必须借助商品条形码这一既能使商品流通于国际市场的“通用语言”,同时又可表征商品身份的国际性统一编码,才能顺利进入国际市场。过去我国出口的商品,由于没有实行条形码标识,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不允许进入自动化管理的商场,只能在低档商店,甚至地摊上低价贱卖。这不仅使我国企业遭受严重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因此,面对条形码技术在全球推广的形势,那些没有条形码的商品,将会失去国际市场的立足之地。可以断言,随着商业自动化在我国的进一步普及,没有条形码的商品,也将失去国内市场。
条形码技术在世界各国,已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管理、生产自动化管理、图书管理、药品管理、病历管理、血库管理,以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务、海关报单、海关商品检验、出入境签证、护照、身份证、档案管理等。总之,条形码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领域。通过条形码技术,可做到迅速、准确地实现各行业的快速结算及登录、分检,它不仅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还可大大避免人为的差错及舞弊,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三、通用商品条形码的结构
我国的通用商品条形码结构,与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推行的EAN码结构相同,有标准版与缩短版之分。其标准版由13位数码及其相应的条码符号组成;缩短版由8位数码及其相应的条码符号组成
(一)标准版
商品条形码的前3位数字码为前缀码,是用来标识国家(或地区)的代码,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统一分配,并将其进行注册,这样,就保证了在国际范围内的唯一性与不重复性。“690”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首次分配给我国各生产厂家采用条形码标志的第一个前缀码,近年来,又相继分配给我国691”、“692”、“693”几个新的前缀码。凡以“690”、“691”、“692”、“693”开头的商品,均为中国产品
第4-7位数字码为制造厂商的代码,用以区别商品的制造厂家。这4位数码是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分配的,这样,就可确保制造厂商代码在我国国内的唯一性与不重复性。
第8-12位数字码为具体商品代码,这一代码是制造厂商自己在厂内统一分配使用的。这样的分配,又可确保商品代码在某一厂内商品上的唯一性与不重复性,从0000-9999,共10万个号,可标识10万种不同类别的商品。
最后一位数字码为校验码,是用来校验前12位数字码正确与否,也就是说,它是为防止译码错误而特设的一位数码。
(二)缩短版
当13位数字的条形码所占面积超过总包装印刷面积的25%时,就应改用缩短版,缩短版由8位数字码组成。
与标准版一样,前3位数字码为前缀码,中间的4位数字码为厂商代码和商品代码,最后一位数字码仍为校验码,其含义与标准版相同。但应注意的是,凡需使用缩短版的企业、生产厂家,必须将自己使用缩短版的商品目录,报至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由中心再统一分配。各企业、生产厂家均不得自行分配。
 
四、商品条形码在我国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推广商品条形码工作,已正式起步,许多领域都已有应用,但还远未像发达国家那样达到普及,国内可实行自动化管理、扫描的商店,还不足总量的10%。因此,仍存在无条形码的商品继续生存的空间,这对普及条形码极为不利。另外,在出口商品中,同样还存在不具有条形码的商品,照样流出国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
首先,我国对条形码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落后于发达国家约40年,当西方发达国家已全面普及时,我国才处于跟踪、了解阶段,一下子做到全面普及,确有困难。
其次,标识不统一。长期以来,由于从未对商标标识做过统一规定,一直处于各自为政的无序状态,如同一商品用不同的代码、同一代码又可表示不同商品的现象,屡见不鲜。要想使标识达到统一,还有待时日。
再次,认识模糊。造成上述无序状况的重要原因,是国家对使用条形码的好处宣传不够,许多人,包括不少企业领导,仅片面地认为条形码是一种防伪手段,有则为真,无则为假。根本没认识到,使用条形码除会给企业带来诸多方便外,还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着力加快条形码普及速度
首先,通过宣传加深认识。要彻底改变现阶段这种混乱状况,国家有关方面应通过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对推行条形码,有深刻的认识。此外,还必须配以强制性的措施。如规定没有条形码的商品,不得进入流通领域,或不颁发生产许可证。若发现没有印制条形码的商品流入市场,一经发现,就地没收。只有采取强制性措施,才能使条形码技术的普及,出现大改观。
其次,加强监督。如果强制使用商品条形码的规定出台后,肯定会有假冒的条形码,出现在市场上。因此,应注意做好条形码的监督检查工作。市场监督检查,应经常化、长期化,及时揭露、打击造假者。总之,条形码技术是最经济、最迅速、最方便的数据输入手段之一。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行业众多,因此,条形码在我国的发展潜力极大。近年来,我国已经具备开展条形码工作的物质技术条件,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加之条形码的重要性,也被不少生产者、经营者接受,这为今后全面普及条形码工作,奠定了基础。就目前国内市场商品调查来看,实现条形码化的商品,已占60%以上,再经过几年努力,达到100%,是有可能的。
在世界范围内,尽管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不同,发展水平和语言、文字不同,但条形码技术,为自动化管理以及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打开了方便之门。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相信我国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物品编码普及活动中。各行各业应通力合作,推进条形码技术在我国的全面普及。(本文来源:商品条形码及在我国的应用;作者:殷越男;单位: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