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科技项目 > 高新技术认定 > 正文

星火计划之星火产业带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五洲商务网 0


为贯彻《"十五"星火计划发展纲要》,保证星火产业带建设行动的顺利实施,制定本方案。



一、概述

星火产业带建设(含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行动是"十五"星火计划科技燎原行动之一。星火产业带是在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按照星火计划的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地区间的互补性,综合集成管理、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经济和产业结构合理,跨地区的农村科技产业化示范区。星火密集区和星火产业带建设是星火计划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动农村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也是新形势下星火计划深入实施的有效途径。"十五"期间,将通过科技规划、示范、技术转移、培训、信息传播和服务等方式,建设一批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星火产业带和星火密集区,在更大区域内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农村整体经济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以此带动整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必要性

星火计划自实施以来,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培育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巨大成效。随着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压力日益加大;乡镇企业增长速度减缓,效益下降;农村城镇化建设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农村经济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更加突出;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星火计划要继续发挥在农村经济中的先导作用,必须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发掘新的内涵,采取新的对策。"十五"期间,通过星火技术密集区和星火产业带建设,在更大区域内推动星火计划的实施,提高星火计划的技术层次和规模,更好地发挥星火计划的整体优势,推动资金、技术、物质、劳动力等要素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吸引社会各界更广泛参与,进一步提高星火计划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星火计划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现有工作基础

"七五"以来,星火计划的工作重点逐步转向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区域性支柱产业建设。"九五"期间,按照《"九五"星火计划发展纲要》和《"九五"全国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区域性支柱产业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将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作为实施星火计划的关键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根据自身的情况,建设了一批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并取得了较大成绩。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共批准建设145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近300个区域性支柱产业,使星火计划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提高星火计划的集成度和显示度,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经过多年建设,大多数国家级星火密集区都取得明显成效,在地方经济增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农村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全社会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肯定。"九五"期间,部分星火计划实施基础较好的地区率先开始探索星火产业带建设,目前在建的苏北星火产业带、江西京九星火产业带、沈阳环城高速公路星火产业带、四川德阳星火产业带、安徽皖南星火产业带等,在建设规划、组织管理、配套政策、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科技部、地方各级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在星火技术密集区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投融资体系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十五"星火密集区和星火产业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目标和任务

1. 目标

"十五"期间,星火密集区和星火产业带建设的目标是:

建设一批国家级星火密集区,探索建立星火技术密集区的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完善星火技术密集区的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星火技术密集区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在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区域性支柱产业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星火产业带的科学规划和宏观指导,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按?quot;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建设一批特点鲜明、主导产业明确、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星火产业带,形成有效的星火产业带管理和运行机制。通过星火产业带建设,在更大范围内营造更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2. 主要任务

( 1)重点建设100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300家国家级区域性支柱产业和20个跨地区的星火产业带。

(2)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对星火技术密集区、星火产业带的宏观指导和科学规划,明确区域特色、发展重点、主要任务、主导产业及发展目标等。

(3)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扶持政策,支持星火技术密集区、星火产业带的发展。鼓励各地区根据自身实际,规范和加强对星火产业带、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的管理,探索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4)推动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一批依托于高校、科研院所和星火龙头企业的星火产业技术开发中心,以及其它各种类型的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介机构及人才、技术、资金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5)大力示范和推广各类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提升农业的科技水平和综合效益,形成形式多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和完善星火信息网络,加强星火技术与管理人才培训,完善星火培训体系。



五、实施与管理

1. 申报

星火技术密集区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组织申报,星火产业带由所在省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组织申报。申请单位须提交以下材料:

(1)《星火技术密集区申报书》或《星火产业带申报书》;

(2)星火技术密集区或星火产业带总体规划;

(3)其他有关材料。

申报材料均应由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审核并按"国科发农字[1997]110号文关于印发《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区域性支柱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要求,进行评审论证后,一式十份报送科技部星火办。

2. 申报条件

( 1)星火产业带

--产业带建设区域必须包括二个以上地市,并以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区域性支柱产业建设为基础,能充分发挥地区间的互补性,综合集成管理、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

--必须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相对完善的科技产业化服务体系,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科技投入占财政的比例超过3%。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或方案,并具有明显的先导性、示范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结合地方经济优势和发展特色,对周围同类地区具有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引导作用。

--已成立了省级星火产业带建设领导小组。

--具有切实可行的政策保障体系。

(2)星火技术密集区

--必须由当地政府统一领导,科技主管部门牵头,各部门配合,共同建设,并有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和可靠的运行机制。

--遵循国家和本省星火计划总体发展战略,制定科学合理的密集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具有超前性、战略性,并突出示范作用和可操作性。

--与同类地区相比,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有一个以上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实力的科研机构或大专院校作技术后盾。

--区内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3%,重点企业的科技投入达到企业销售收入的5%以上。

--突出发挥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在同类经济区域中具有代表性,对周围和同类地区具有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

3. 评审和认定

科技部星火办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认定星火技术密集区或星火产业带,并给予相应称号。

对在建的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或星火产业带,由科技部星火办组织重新组织评估,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十五"星火技术密集区或星火产业带统一管理。

4. 管理

经批准认定的星火技术密集区或星火产业带,须严格按照《星火计划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 星火密集区或星火产业带建设单位于每年 12月底前,将本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一式二份报送所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

建立滚动发展的动态管理模式。即运行一段时间后,由科技部联合相关省(区、市)组织专家,对批准建设的星火技术密集区或星火产业带进行评估,以评估结果作为是否继续支持的依据。

5. 验收

"十五"期末,由科技部星火办或委托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或星火产业带进行评估和验收。通过验收的星火技术密集区或星火产业带,须在验收后 1个月内将有关材料一式二份经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报送科技部星火办。 六、保障措施

1、加强宏观指导。科技部将对全国星火产业带和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进行科学规划,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宏观指导,加大扶持力度。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人民政府要把产业带和密集区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加强领导,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完善政策体系,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集中社会各界的智慧,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密集区或产业带建设出谋划策。

2、加大扶持力度。科技部星火办将以项目的形式对星火产业带和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所在省政府要将产业带和密集区建设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安排并配套相应资金,集成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力量,加大扶持力度。攻关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也要向星火产业带和密集区建设倾斜,优先支持。要充分运用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闲散资金的投入,鼓励通过建立贷款担保、贴息、风险抵押等方式,与金融机构建立新的合作方式和机制,特别是要重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和引进外资的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和机制。

3、强化政策扶持。科技部将进一步规范星火密集区和星火产业带的管理,加强对密集区建设的领导和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应将星火密集区和星火产业带建设绩效作为考核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的重要指标之一。

4、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结合科研院所转制,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参与星火产业带和密集区建设,形成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推进农村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