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五洲商务网
摘要:高技术服务业是伴随着科技进步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的新兴产业形态,对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阐述了高技术服务业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我国当前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产业方向进行了研究和展望。
关键词:高技术;服务业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商业模式频繁创新,技术与产业的融合进一步加深,逐渐出现了一批新兴产业形态。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催生了第一批新兴服务业,如互联网产业、3G产业等;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个性化服务要求的提高,一部分服务环节逐步从高技术产业价值链上分离出来,如研发、设计、咨询和技术转让等各种形式的新型服务业;高新技术与传统服务业的融合渗透又导致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电子银行等新的服务产业形成。这些新兴行业,即所谓高技术服务业的产生,既满足了人们越来越高的服务需求,反过来又极大促进了服务业本身的发展以及向更大的范围拓展。
2、高技术服务业的概念和特征
服务业是国际上通行的产业分类概念,指那些以提供非实物产品为主的行业,一般说来包括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指的是直接提供给终端消费者的服务行业,例如传统的商贸、餐饮、旅游等行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又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间不可缺少的活动,即指那些为社会物质生产提供各种非实物形态的服务性产业,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专业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1]。
高技术服务业,是指以网络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为支撑,服务于社会经济、产业及个人,提供高质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服务的新兴服务业。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主要与个人和家庭服务为主,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围绕产品生产活动展开,以商业服务和运输服务为主。而高技术服务业是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公共服务为主体,是现代服务业中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高技术服务业一般具有几个主要特征[2]:一是高技术性,即应用的是当今世界的高新技术,甚至是一些尖端和前沿的技术,所提供的服务科技含量高,具有进入门槛高和技术模仿难度大的特性;二是高附加值性,高技术服务的价值是和技术难度成正比,使得高技术服务业呈现物质资源消耗低,知识蕴涵量高的特性,从而产生很高的服务增值;三是从业人员的高素质性,高技术服务业的从业者大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的知识储备,这本身就构成了高技术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四是产业的集聚性,即高技术服务业不但可以使服务过程产生增值,而且可以产生服务的规模效应和各种服务相互融合的集聚效应,引起服务的大幅度增值。
3、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服务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860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37699亿元,年均增长10%,略高于同期GDP增速,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从1978 年的23%上升到2003 年的33.2%。在此期间,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也由4890万人增长为21090万人,净增16200万人,是同期第二产业净增就业人数的两倍,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尤其在一些中心城市,服务业的比重更是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如据2003年统计数字表明,上海、北京、广州三个城市的服务业占整个GDP的比重分别达到48.4% 、61.4%和53.6%。
但从全国的经济总量来看,我国服务业所占比例约为41%,远低于世界平均60%的水平,而美国的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更是高达76%。从我国服务业的构成来看,商贸、餐饮、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研发服务等新兴的服务业的比重还偏低。2002年我国金融保险、信息业、咨询业、科学研究开发与服务、教育培训、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总增加值的比重尚不到30%,而美国的金融、保险、不动产及各种新兴服务业在1997年时就占第三产业总增加值的50%以上。这表明我国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依然偏低,我国的服务业仍处于较低层次的结构水平[3]~[6]。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软件产业、网络游戏、短信服务、电子商务等一批新型服务业态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这些新型业态的产生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服务水平、质量、内容、方式的全方位需求,而且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比如电信、保险、软件、网络服务等服务业在发达国家服务业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我国虽然在近年来加大了这方面的投资,但是我们与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差距,据统计,2003年全球软件市场实现销售额1998亿美元,而中国软件市场实现销售额399.6亿元。在全球贸易量巨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电信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中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以电子商务交易为例,图1所示为中国2000年~2004年的的电子商务交易总额[7],从纵向来看,年增长率都超过了50%,应该说发展很快,但从横向比较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比如在2001年日本和韩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达到了2645亿美元和909.6亿美元,而同期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尚不足100亿美元。
4、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趋势,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特征将表现为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将继续上升,这无疑将给我国的服务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区域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正在逐步形成一个人才密集、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支撑并服务于经济、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体系,高技术服务业在未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4.1信息服务业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渗透,在世界范围内信息的生产和利用已经达到相当社会化的程度,特别是基于网络技术的现代信息服务的产业集群化正成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根据产业性质,信息服务业领域可以分为四类:网络基础服务业、现代交易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网络基础服务业是所有信息服务的基础,基于营造交易服务环境的现代交易服务处于中心位置,公共服务延伸信息服务业的各个环节,专业服务则为信息服务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因此未来中国应该有选择、有重点的在为生产和市场服务的领域、为生活和消费服务的领域、以及为大众和公共服务的领域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这些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重点发展先进的信息网络综合平台,推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医疗、数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这包括了建立农村信息通讯示范网,建立国家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高效便捷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等方面。此外,面向行业应用的软件服务,包括服装纺织CAD、工业自动化控制,开发面向产品研发的设计智能化系统,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系统;面向企业管理的软件服务,比如大中型企业财务软件、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ERP软件等都将是未来重要的应用领域。为此,为信息服务提供支撑的新一代技术也成为重点发展的方向,包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NGN)、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技术、高可信软件技术、高效能计算技术和数字电视(DTV)技术。
4.2知识服务业
知识服务业指的是以专业化的知识为依托,为社会提供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各类咨询等专业化服务的新兴业态,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大体说来包括三种服务:一是研究开发服务,包括自然科学研究和实验发展、工程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开发等服务;二是专业技术服务,包括技术检测、环境监测、测绘服务、气象预测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服务;三是科技成果交流、推广和产业化服务,包括技术成果交易市场、高技术风险投资平台、企业孵化器等。
近年来所提倡的“创意产业”,从其本质上说也是一种知识服务业。创意产业指的是凝结一定程度的知识产权,并传递象征性意义的创造性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扩散、聚合体系,其范围包括了视觉、文学、音乐、表演、造型艺术等方面,涉及的行业包括了传媒业、唱片业、电影业、广告业、设计业等[8]。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正以年增长5%的速度递增,在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增长速度更快,如美国的年增长速度达到14%,英国达到12%。
4.3高技术生产服务业
服务业对于国民经济而言,具有“黏合剂”的功能,而作为服务业精髓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则更为突出和重要。生产过程中的高技术服务业为劳动和物质资本带来更高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是企业之间进行非价格竞争的重要手段,对产品价值增值起着关键性作用。大体说来,高技术的生产服务也可以分为围绕制造业展开的生产服务和围绕资源的公共型生产服务。
大多数的高技术生产服务业是围绕制造业的展开的[9] ~[11],制造业的整个过程,包括产品研发、运输和存储、财务和销售等所有环节都伴生服务需求,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尤其是近十年来很多制造业的投入构成发生了变化,服务投入的增长速度快于实物投入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制造业的功能也日趋服务化,表现在一方面是服务需求引导产品创新的方面,并且提供技术变革的解决方案,此外随同产品一同出售的还有知识和技术服务,这在家电行业尤其明显。围绕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大体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新材料开发,包括新材料基础研究开发服务、性能测试和控制系统和技术中试放大平台;二是关键部件设计开发,如发动机、数控系统等核心部件的研究开发设计服务平台;三是重大技术装备的总体设计、成套集成和系统服务平台。
此外,围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公共型生产服务业也是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领域,其中包括了资源、环境监控与诊断平台,环境污染治理服务和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等。目前从国外引进的环保第三方运营模式(PPPUE,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for Urban Environment)[12]通过促进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合作,可以帮助解决一些紧迫的环境问题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是一种创新的服务模式。
5、结语
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经历第三次产业革命,也就是从工业经济向基于知识、基于信息的服务型经济的发展,知识和信息成为财富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高技术服务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结合的高级形态,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支撑。我国当前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扶持和促进高技术服务业的不断壮大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参考文献:
[1] 钱志新,新型工业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2] 王瑞丹,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的产生机理与分类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卷第一期,2006年3月,50~54
[3] 梁强,薛嵛兰,浅议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及对策,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第17卷第11期,2005年11月,47~48
[4] 来有为,当前我国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革,2004年第5期(总第129期),39~43
[5] 刘重,论现代服务业的理论内涵与发展环境,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第6期,47~50
[6] 程大中,陈宪,上海生产者服务与消费者服务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40~49
[7] 郑南宁,现代服务业的现状、需求及重点方向,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战略研究专题报告,2005年4月
[8] 杜德斌,盛垒,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经济导刊,2005年第8期,78~82
[9] 尚永胜,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2卷第5期,2005年9月
[10] 王焕强,陈海广,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山东省制造业实现战略升级的捷径,山东经济,总131期第6期,2005年11月
[11] 王元京,加快新型服务业发展的思路,财经问题研究,第4期(总第245期),2004年4月,23~30
[12] 孟伟庆,李洪远,鞠美,PPPUE模式及在中国的应用前景探讨,环境保护科学,第31卷(总第131期),2005年10月(本文来源:现代化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知识产权导航
- 知识产权汇编
- 搜索
- 知识产权交易
- 涉外知识产权